http://neimenggu.hteacher.net 2023-02-07 14:15 内蒙古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实验1:视崖实验
(1)人物:吉布森和沃克
(2)内容:该实验装置的中央有一个能容纳会爬儿童的平台,平台两边覆盖着厚玻璃。平台两边厚玻璃上铺着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一边布料与玻璃贴紧,形成“浅滩”,而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深”、“浅”两侧招呼孩子,诱导其爬向母亲身边。结果表明:有足够大的视崖深度时(大约90cm或更多),只有不到10%(3名)的婴儿会越过悬崖爬向母亲,而有27名婴儿从中间爬向浅滩。当深侧的方格图案距离玻璃板越来越近时,就有越来越多的婴儿爬过深滩;当视崖深度是26cm时,有38%的婴儿爬过深滩;而1m时只有8%(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婴儿)。
(3)知识点:深度知觉
实验2:心理旋转实验
(1)人物:库泊等人
(2)内容:在实验中,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字母R,呈现的字母有时是正写的,有时是反写的。被试的认识是判断字母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结果表明,当呈现字母垂直时,反应时最短;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反应时也随着增加;当字母旋转180度时,反应时最长。
(3)知识点:表象的可操作性。
实验3:阿希实验
(1)人物:阿希
(2)内容:他邀请史瓦兹摩尔学院的五十名男性学生参加一个“视觉测试”,其间,他将实验分成8人一组,一共进行了18组实验。这个测试很简单,阿希将两张纸摆放在参与者的面前,一张纸上是一条竖线,而另外一张纸上是带有A、B,、C编号的三条平行竖线,参与者只需从A、B,、C中选出一条和另一张纸上的线一样长的线,并逐一报出答案即可。但参与者们不知道的是,与他们共同参加实验的另外七个人都是阿希事先安排好的,是他的同盟,而真正的参与者在每一组实验中都被巧妙地安排在了最后的座位,为的就是让他们最后回答问题。
在18组实验中,阿希安排其中12组的工作人员统一地报出相同的错误答案,而剩下6组的工作人员则没有给予参与者们压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阿希发现,在那12组中,由于前面的七个人都毫无例外地报出了同一个错误答案,即使面对显而易见的正确答案,参与者们也倾向于报出与那七人相同的答案。他的实验结果表示,在那12组中,75%的参与者都至少一次地出现了从众现象,只有25%的人从未有过从众行为。而在另外的6组中,只有少于1%的参与者给出了错误答案。
(3)知识点:从众: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实验4:社会助长实验
(1)人物:特里普里特
(2)内容:该实验考察他人在场和竞争对个人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他让被试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骑车,一共需要骑行25英里。第一种情景是被试单独骑车,整个骑车的过程只有被试一个人;第二种情景是让一个人跑步陪伴着被试;第三种情景是被试和他人进行骑车比赛。
实验结果表明,当被试独自完成25英里的路程时,平均时速为4英里;有人跑步陪伴时,被试的平均时速为31英里;有人骑车比赛时,被试的平均时速为32.5英里。
(3)知识点:社会助长: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
三、考题检验
1.【单项选择题】视崖实验最早是由( )提出。
A.吉布森和沃克 B.科勒 C.桑代克 D.斯金纳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视崖实验的代表人物。吉布森和沃克首创的视觉悬崖是测量婴儿距离(深度)知觉最常用的工具。科勒的小鸡啄米实验,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斯金纳的迷箱实验。
2.【单项选择题】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
A.社会比较实验 B.从众实验 C.社会助长实验 D.监狱模拟实验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助长实验。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是社会助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被试独自完成25英里的路程时,平均时速为4英里;有人跑步陪伴时,被试的平均时速为31英里;有人骑车比赛时,被试的平均时速为32.5英里。社会助长: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阿希实验证明从众现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心理学主要流派2
下一篇: 幼儿园教学教研考点1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