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su.hteacher.net 2019-04-09 10:50 江苏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鉴于考生在备考国外古代社会教育发展特征时更多是机械地记忆不同国家的教育特征,加大了记忆的负担,并且可能会导致知识记忆出现混乱与错误,不能准确明确不同国家教育发展的特征,在考试的过程中常常出错,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该国家教育发展的历程,故不能准确明确教育的特征。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国外古代几个国家的教育发展,以其给考生提供指导与借鉴。
【古代埃及的教育发展】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古代埃及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古埃及的教育较为发达,学校中类也更多一点,大致包括一下类型。
1.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2.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
这是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是传授高深学识的学府),亦称学术中心。
3.职官学校
职官学校训练一般的能够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12年。(职官学校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和专门职业教育,往往以吏为师)
4.文士学校
文士学校培养能够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有的还教授数学、天文和地理之类。)。此类学校较前两种低级,招收人数较多,对出身限制稍宽,修业期限有长有短。
在教学方法方面,在古代埃及的学校中,教师惯用灌输和体罚,教师实施体罚被认为是正当、合理的。古埃及谚语说:“男孩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只有打他才听。”
以上几种类型的学校,课程不同,水平也不一致,充分反应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要求,但都为统治阶级所独占,一般平民不可问津,奴隶则更被剥夺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这充分反应了古埃及教育的阶级性。
【古代印度的教育】
古代埃及即进入奴隶社会之后,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通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按高下依次分为四个等级。(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以上两周为高级种姓,属于特权阶级。(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及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主要为当地土著)。
公元前9世纪以前,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婆罗门由于在种姓中地位最高,掌握宗教大权,而且当时是神学的附庸,故婆罗门所受的教育是当时最完备、最高级的教育。刹帝利和吠舍所受的教育内容则比较简单,程度比较低。首陀罗则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公元前8世纪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以神学为核心,但涉及较为广泛的知识领域。
佛教教育的目的与教义相同,在于让人们弃绝人间享乐,蔑视现世人生,追求及虚幻的来世。佛教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典。
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对象较为广泛,故教育带有平民性。其共同之处在于,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使自己的灵魂“得救”或“解脱”。
【古希腊教育】
【斯巴达】在斯巴达教育是完全由国家控制的。斯巴达人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公民子女出生后,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制,只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能够被抚养,身体孱弱或残疾的新生儿则被弃之荒野,实行体检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种族在体质上的优越性,为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打下基础。
7岁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从7到18岁,北京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此外,斯巴达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育,以造就体格强健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另一个目的就是在男子出征时,妇女能够负担防守本土的职责。
【雅典】雅典三面临海,有良好的海运条件,易于航海和商业贸易。雅典城邦也高度重视教育。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7岁后,进入文法学校、琴弦学校学习。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琴弦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到13岁左右,公民子都除接受文法学校或琴弦学校的学习外,还要进入体操学校(又称角力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到十五六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再继续上学,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从全面的观点看,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教育有更高的制度化水平,表现出和谐教育的发展特征。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教师招聘中学地理服务业区位因素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