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eijing.hteacher.net 2019-03-22 09:46 北京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四、内发论代表人
27.孟子——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8.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
29.威尔逊——基因复制
30.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
31.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32.高尔登——“优生学派”的代表人。
33.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34.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五、外铄论代表人
35.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
36.洛克——“白板说”。
37.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识记口诀:外婆寻找落花生)
六、终身教育思想人物
38.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39.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终身教育理论之父”。
七、课程
40.孔颖达——“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用“课程”一词指“寝庙”,其寓意为伟业。
41.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
42.斯宾塞——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43.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44.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
45.巴格莱——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46.赫钦斯——永恒主义课程理论: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
47.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48.泰勒——目标评价模式:关注预期的目标。
49.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关注实际结果。
八、德育模式
50.皮亚杰、科尔伯格——认知模式: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51.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学会体谅、关心他人。
52.班杜拉——社会学习模式: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53.哈明、拉斯——价值澄清模式: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价值观的选择能力。
九、班级
54.艾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教师职业道德的备考指导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